北京幸福基金会

【志愿者故事】热线赋能你我他

访问量:

热线赋能你我他

——记“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心理热线故事    

2群5组  申燕海  (接线昵称 小希老师)

       一天晚上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我说自己的疫期减压经历,说自己从大年初七开始在省里的职工热线接到第一个心理热线电话(来电者是一位三甲医院轮科的规培临床医学生)。放下电话以后,我在疫情爆发初期的无力感和焦灼不安完全放松下来,由此可见掌控感和意义感对一个人化解危机的重要性。       随后我同时积极参与清华和幸福公益的心理热线工作,疫期生活十分紧凑和充实,两路热线值班累计300多小时,累计接线逾60例。作为一名热线志愿者,我十分感恩这一段同行抗疫的岁月!

       感恩我的家人在居家隔离期间所做的后勤保障工作。感谢孩子的配合,在我接线的时候保持安静。感谢爱人的体贴和支持。感谢我所有的来电者们,感谢你们的信任和理解,热线并不能解决你们所有问题,感谢你们的宽容。

       疫情爆发初期有一对武汉的年轻夫妻打热线,十分平静地说因为自己离世,母亲的妹妹出现睡眠问题,想知道如何帮到那位长辈。感觉到他们处在一种情感隔离的状态,我还是很配合的说了改善睡眠的一些方法,同时提醒他们面对丧亲的哀悼需要一个过程,他们十分礼貌地表示感谢又很果断的说了再见。这本可能是一个沉重的电话,然而我却在热线里感受到来电者的那份力量和爱心正在传递。

       疫期有一位保安大哥疫期一直在三甲医院门诊做群众引导工作,写了“请战书”以后在一线岗位上坚持了20多天的时候感到有些疲惫和担心感染,感到周围的朋友刻意躲避和自己网络互动。我首先为他的“逆行”抗疫行为点赞,并表示每个人承受能力不同,你坚持了20多天已经很不容易了,此时退下的话也值得为自己点赞。我耐心帮他分析了朋友们的反差:可能他们是有些自惭形秽,或者害怕近距离接触到他,所以躲闪。末尾保安大哥关切地问我在平台接热线是什么性质,当知道是志愿者形式以后,他突然变成了咨询师的口吻反过来为我点赞和共情。挂了电话以后,我一直都觉得很温暖。

       疫期有一位单位领导打热线来咨询,询问党委开会打算对某一位逃岗员工的开除决定是否恰当。我问她单位的工会是否有去了解情况沟通帮扶该员工。她说,一直忽略了还有工会这样一个调和的力量。我就跟她举例说我所在的省有专门的的职工热线,平时会免费对职工进行生活帮扶和法律帮扶,疫情期间还专门开设了心理支线,提供心理援助。她觉得很赞。然后决定找工会去协调处理该员工的事情,同时把公益心理热线推荐给全体员工。

       疫期有一位因为疾病而一个人自我隔离治疗了半年的年轻人,每天除了戴上口罩去下菜市场,其余时间都在房间里看书、听音乐等。年轻人在热线里说自己已经在书里体验了人间所有的情感,感到世界不过如此,没有什么牵挂和意义感。我说,你做的真的很好,如果一般人像你这样禁闭自我半年,我估计好多人都会憋出病来。我说,如果你的物理情境没有办法改善,或许你可以试试打开你的感官,去和外界建立心的连接,从来感受到新的真实的情境。就譬如此刻我说话的时候我听窗外的鸟叫。来电者突然说,小希老师,我在你的引导下,真的发现窗外那棵叶子掉了很久的树,冒出新芽来了。听到来电者这样的反馈,我当时真的很感动。

       疫期有一位居家隔离的年轻妈妈在热线里说到孩子疫期经常发脾气,有时候和别的孩子吵架回来就很委屈。作为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感到十分无力。年轻的妈妈说感到自己心理都快出问题了,却要小心翼翼不让孩子看到自己有情绪。我就问:当孩子察觉到你有情绪的时候,他会如何反应。来电者说:孩子会走过来抱着我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是我不好。我跟来电者说,你看你的孩子其实是小暖男,也懂得安慰关系妈妈了。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的情绪大部分是自己的原因,小部分是你影响了妈妈。妈妈会学着自己调节好,谢谢孩子关心妈妈的感受。这位妈妈在热线里被咨询师理解到以后,道别的时候说感到十分放松,还直言真得舍不得挂电话。

       疫期还接了几个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热线。他们有的在热线里说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承受那么多挑战,可是挂电话前又告诉咨询师说,如果时光倒转,还是会选择离开安逸的家乡出去留学,因为想知道自己未来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有的留学生在热线里倾诉自己帮助其他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真情故事,因为疫情的小吵小闹影响到原来守望相助的同胞友谊感到自责。挂电话前,留学生很轻松地跟咨询师反馈说,在热线里倾诉得到理解以后,感觉好太多了,更有信心去调节和同伴的关系了。
       疫期热线班最辛苦的是值夜班的志愿者老师。我也值过几次凌晨0到3点的热线。每次都会接到几个电话。其中印象特别深的是两次接到一个10来岁小男孩在热线里找“妈妈”聊天。特别心疼这样一个孩子,我和其他志愿者以及督导师用自己的爱心和心理专业知识陪伴这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直到他实现“疫情结束,我可以出去和小伙伴玩了,睡前就不想妈妈了”。

 

 

       2020年5月3日上午,我在清华心理热线值了最后一班岗,当时情思涌动,三个多月日日夜夜接线的经历以及好多个晚上的小组热线督导画面都浮现在眼前。我用半个小时创作了一首诗,并发到值班群里。一位热心的志愿者老师帮忙制作成了卡片,方便大家收藏,十分温馨。

 

 

        感恩这一段同行抗疫的岁月!作为咨询师在热线当中不断被来电者赋能真的很奇妙。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生命故事进行重新建构,在建构当中找到更多前行的力量和希望!就像我给自己接线的昵称取名为“小希老师”,因为我相信,热线赋能你我他,带着这份陪伴,你我都在前行!

搜索

© 2015-2021 北京幸福基金会 Copyright © 201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558号-2